研学写生(一) | 探梦古徽州 行笔绘暮春
2025-05-06 02:05:00 2025年5月5日,伴着清晨的微光,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年级学生乘坐高铁,赶赴徽州,开始了写生与研学之旅。
早就听闻“一蓑烟雨梦徽州,青砖黛瓦马头墙”的描写,带着满满的期待,历经六小时车程,我们顺利抵达安徽黄山。
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徽州古城,许国石坊这座被誉为“东方凯旋门”的八脚牌楼,矗立在古城的街道上,显得格外壮观,其精美的石雕工艺,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,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;徽州府衙这座建筑威严庄重,虽为近年复建,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古代府衙的气势恢宏。
稍作休整后,迎着午后的日光,我们登上古城墙,一览景色。青山秀水,层峦叠翠。苍绿的青山下,一座江南小镇坐落于此。
晚饭前,本次活动的开营仪式正式开始,郝悦斌副主任作为教师代表进行发言,强调了要学会在“旅行中学习知识,在生活中发现美丽”,高一1班张善杰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,他表达了对学校、老师组织本次活动的感激之情和对此次旅程的期待之意。
5月6日,经过一夜的休整,全体同学精神饱满的走进被誉为“中国画里的乡村-宏村”。踏入宏村,仿佛踏入了一幅绵延千年的历史画卷,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鳞次栉比,飞檐翘角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,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锃亮,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;南湖书院的书香墨韵,承志堂的精雕细琢,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,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。
宏村的美,美在其与自然的完美融合。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。村头的雷岗山是牛首,参天古木如同牛角,而错落有致的民居则构成了牛躯。村中的水系设计堪称一绝,仿生学“牛”形布局的人工水系牛肠般曲折蜿蜒,潺潺流水穿街过巷,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生活用水,还为村落增添了灵动之美;月沼恰似牛胃,又如同一面镜子,倒映着天空、山峦和白墙黑瓦;南湖则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又恰似牛肚,镶嵌在村落的南端,碧波荡漾,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,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、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。
午饭后,我们来到了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赛训中心,大家都以为下午的活动只是简单的模型建造,但是听完了理论课程才知道是要经过严谨的绘图测量、细节的刻画以及集体的配合来完成整个微景观的设计、规划与建造。随着一声令下,全体同学都热火朝天,相互帮助,通力合作,合理安排时间,努力协调工作,最终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所有小组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个园艺工作,虽然过程十分困难、也很劳累,但是看到最后的成果,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十分值得,这不仅是一次理论实操课,更是我们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劳动体验、技能学习和职业感受。
通过这一天的活动,我们感受到了徽州的风土人情,体会到了合作与规划的重要性,更理解了中国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,深深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撰稿人:高一1班刘思含、赵沐萱;高一2班李卓凝、隗依娜
校稿:杜晓岚、李海苹、张军
摄影:繆子盈、钟添文、高一教师
审核:易瑾
报送时间:2025年5月7日